
-
第1届上海电视节颁奖典礼(1986)
- 标签:
- 真人秀
- 类型:
- 电影
- 导演:
- 主演:
- 评分:
- 9
- 剧情:
-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,16个国家18个城市的23家电视台、制片公司以及中国众多电视台的代表,近四百人参加了这一国际电视界的盛会。电视节组织者,以平等的节目交换形式,获得了参加国家的电视剧17部(集)、文化专题片16部、风光专题片25部的播映权,由上海电视台向其收视率范围的一亿观众进行播放,在中国电视观众中引起了震动。这是中国第一次集中一周时间,由一个电视台播放近二十个国家的电视节目,这无疑向中国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。与此同时,在五天的节目交流中,各国代表团在组委会提供的场所内播放、观摩、交易各自所携带的电视节目。虽然当时此项活动只是初创时期的一种尝试,但它产生的影响,对今后上海开展国际间交流和合作,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在首届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电视节成功的基础上,上海广播电视局决定: 参加国家扩大到世界范围;活动内容按照节目评奖、节目市场、设备展......

-
- 主演:
- 类型:
- 地区:
- 暂无
- 评分:
- 2
- 简介:
- 评论区对房琪的宽容度,或许也是文学的宽容度之一斑。...
- 评论:
- 最大看点大概是相识数十年的文坛老友回忆往事、相互打趣。而节目组特意请了一位(自称)只爱读言情小说的90后女主持来“代表这一代年轻人的阅读趋向”,通过代际、性别、文化资本的三重阶序,成全了中年男性作家们自上而下的说教,也完成了对“这一代年轻观众”的询唤。第一集便开宗明义道“读青春文学并不可耻,但读经典更有营养”,以看似包容的精英姿态,向观众发出进化的邀请;到了最后一集,主持人不负众望地表示自己被几位老师教会了读好书的意义,西川还来了句“离开了阅读的精神世界几乎就很难说是精神世界了”,堪称首尾呼应式的升华。从流行文学/经典文学的趣味区隔,到“书外没有精神世界”的读书神教(而且还是一神论),仿佛一旦离开阶层化与神圣化的修辞就没法聊书了。
- 主要角色扁平,男科和女性主义的交锋最后依然是世纪大和解;镜头乱飞,摄像各拍各的,剪辑还爱用,绝了。